2012年,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引起人們的熱議,讓人充滿了對中國傳統(tǒng)美食的向往。然而,去年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,仿佛又給人們蒙上了一層濃濃的陰霾。從年初的螺旋藻、明膠到年中的熒光增白劑、硼砂,再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,使消費者不知如何是好。
前不久,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(lián)合發(fā)布的“2012年公眾關注的12個食品安全熱點點評”,12位知名專家對12個熱點進行了逐一解讀。
針對去年4月老酸奶、果凍的“明膠門”事件,中國食品發(fā)酵工業(yè)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孫穎解讀說:“老酸奶、果凍添加工業(yè)明膠一事沒有依據(jù),屬于非食品安全事件。如果以工業(yè)明膠冒充藥用明膠制成藥用膠囊,造成嚴重鉻污染,則屬于違法犯罪行為,也不屬于食品安全事件。”而去年4月,媒體報道披露,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因管道改造,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公司9個批次價值約500萬元左右的12萬箱可樂產品中,部分產品已被當作合格產品銷往市場。隨后,山西省質監(jiān)局發(fā)布一則通知,認定媒體報道情況屬實。對此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教授解讀說:“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過程控制不到位,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。這表明即使知名企業(yè)在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嚴重疏漏,生產過程監(jiān)督嚴重缺位。”
去年7月,河南省工商部門在對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,發(fā)現(xiàn)今麥郎公司生產的“一元王香辣牛肉面”、“今野拉面”方便面均被檢測為酸價超標。時隔不久,三門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(fā)表聲明,承認其自身方便面酸價指標檢測資質認證不全,此前對今麥郎方便面的三份檢測報告予以收回并聲明無效,同時對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。國家食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元曉梅評價說:“檢驗機構必須依法從事食品檢驗活動。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(guī)定取得資質認定后,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”。
隨著專家們逐一解讀,一個個案例抽絲剝繭地揭開。其中12個熱點問題,只有兩個是真正意義上的食品安全事件。很多問題是消費者、媒體和業(yè)界專家對于熱點的認知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造成的。諸多熱點問題分別存在標準引用有誤、判定依據(jù)不足、企業(yè)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、執(zhí)法不當、企業(yè)超范圍使用新資源食品配料、外源性遷移污染等。
“其實,中國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機是消費者對食品工業(yè)的信任危機。企業(yè)界、科技界和媒體都應承擔重要責任,科學認知食品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。”中國食品科學學會孟素荷理事長強調說。她認為,透明產生信任,這需要食品企業(yè)要讓自己的生產過程透明;政府的管理要透明;媒體的透明是把食品安全的問題回歸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身,而不能成為一個炒作的課題。
孫寶國院士說:“對‘量效關系’的理解才是當前食品安全公眾科普中最為緊迫、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,需要讓消費者建立‘檢出不代表違規(guī),檢出不代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’的科學認知”。孫寶國院士還說,不是所有外國的標準都比我們高,如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,而美國的瘦肉精標準是10ppb,歐盟是2ppb;日本飲用水含鉛的標準是35微克/升,我國是20微克/升。我們不能以外國的標準為標準,而是應該以安全為標準。
前不久,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(lián)合發(fā)布的“2012年公眾關注的12個食品安全熱點點評”,12位知名專家對12個熱點進行了逐一解讀。
針對去年4月老酸奶、果凍的“明膠門”事件,中國食品發(fā)酵工業(yè)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孫穎解讀說:“老酸奶、果凍添加工業(yè)明膠一事沒有依據(jù),屬于非食品安全事件。如果以工業(yè)明膠冒充藥用明膠制成藥用膠囊,造成嚴重鉻污染,則屬于違法犯罪行為,也不屬于食品安全事件。”而去年4月,媒體報道披露,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因管道改造,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公司9個批次價值約500萬元左右的12萬箱可樂產品中,部分產品已被當作合格產品銷往市場。隨后,山西省質監(jiān)局發(fā)布一則通知,認定媒體報道情況屬實。對此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教授解讀說:“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過程控制不到位,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。這表明即使知名企業(yè)在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嚴重疏漏,生產過程監(jiān)督嚴重缺位。”
去年7月,河南省工商部門在對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,發(fā)現(xiàn)今麥郎公司生產的“一元王香辣牛肉面”、“今野拉面”方便面均被檢測為酸價超標。時隔不久,三門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(fā)表聲明,承認其自身方便面酸價指標檢測資質認證不全,此前對今麥郎方便面的三份檢測報告予以收回并聲明無效,同時對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。國家食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元曉梅評價說:“檢驗機構必須依法從事食品檢驗活動。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(guī)定取得資質認定后,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”。
隨著專家們逐一解讀,一個個案例抽絲剝繭地揭開。其中12個熱點問題,只有兩個是真正意義上的食品安全事件。很多問題是消費者、媒體和業(yè)界專家對于熱點的認知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造成的。諸多熱點問題分別存在標準引用有誤、判定依據(jù)不足、企業(yè)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、執(zhí)法不當、企業(yè)超范圍使用新資源食品配料、外源性遷移污染等。
“其實,中國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機是消費者對食品工業(yè)的信任危機。企業(yè)界、科技界和媒體都應承擔重要責任,科學認知食品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。”中國食品科學學會孟素荷理事長強調說。她認為,透明產生信任,這需要食品企業(yè)要讓自己的生產過程透明;政府的管理要透明;媒體的透明是把食品安全的問題回歸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身,而不能成為一個炒作的課題。
孫寶國院士說:“對‘量效關系’的理解才是當前食品安全公眾科普中最為緊迫、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,需要讓消費者建立‘檢出不代表違規(guī),檢出不代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’的科學認知”。孫寶國院士還說,不是所有外國的標準都比我們高,如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,而美國的瘦肉精標準是10ppb,歐盟是2ppb;日本飲用水含鉛的標準是35微克/升,我國是20微克/升。我們不能以外國的標準為標準,而是應該以安全為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