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幸參加了中國肉類加工機械專業(yè)委員會主辦的幾屆年會,深感一年比一年好,一屆比一屆更專業(yè)和務實。
肉類加工從無到有,加工機械和技術從傳統(tǒng)到現代,不只是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也是時代的進步,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標志,現代世界對畜牧業(yè)的依賴程度在提升,當今的消費者有能力選擇購買更安全可靠的食物,追求高品質的生活。
中國的豬肉幾乎占了世界的一半,五十年前,中國生豬生產從東部向中部和西南拓展。三十年前,由四川、湖南北上到中原發(fā)展;當時的河南生豬發(fā)展就有春都、正榮、雙匯等幾大屠宰加工企業(yè)的帶動作用。近一、二十年,東北的糧倉變成了肉庫,廣東的禽肉發(fā)展是當地消費的帶動,而山東肉雞業(yè)的發(fā)展則是外貿的工藝,從而帶動了山東、東北、北京、河南、河北和整個中國北方肉雞工業(yè)的現代化。
肉類加工機械從引進、使用、消化吸收,如今進入國產化應對進口的期待階段。興隆機械這樣的中國肉類屠宰加工機械廠,不但在中國肉類屠宰大戶金鑼集團雙匯集團,而且在中國絕大多數大中企業(yè)占到絕對的市場份額。尤其是在美洲和亞洲的五六個國家,也打開了市場。河北曉進、浙江瑞邦等的肉類加工機械產品也早進入了德國市場??梢灶A見,中國的肉類加工機械在中國,在世界,尤其在發(fā)展中國家,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。
關于肉類消費,我簡單的說幾句:
一.中國人消費的最大特點是吃肉少,吃肉少的根源是收入低。中國肉類消費的階段性目標是每人每天多吃一兩肉。
二.農村肉類消費與城市的差距正在縮小。用十年的間隔來觀察,1981年的時候,城里人的消費是農民的2.2倍。1991年時候是2倍;2001年是1.4倍。中國肉類消費的增長潛力在廣大的農村地區(qū),農民的肉類消費還有成倍增長的空間,因為城里人是二兩,農民是一兩,都是中國人,為什么還吃一兩呢,增長空間還是有的。這個數字呢可以說半數中國人的肉類消費還有成倍增長的空間。
三.收入越高,肉類消費量應越多。吃肉越多的人群,肉制品消費比例就高。高收入地帶成為肉類消費的主體地帶,同樣是中國人,農民年人均消費18公斤到20公斤的肉,城里人在40公斤以上。同樣是城里人,北京人比全國城鎮(zhèn)居民消費水平高出百分之五十,同樣是華人,臺灣人均肉類消費為87公斤,達到甚至超過了歐洲人均水平85公斤。窮人吃不起肉,富人吃肉多。有錢的懶人肉制品消費也是主力,早餐應該吃點肉,肉制品就是方便營養(yǎng)的食品。歐洲人的早餐和廣東人的早餐絕對是人間的美味。
最后我用一句話結束我的發(fā)言,中國的畜牧業(yè)和肉類加工機械工業(yè)任重道遠,什么時候農民和城里人吃肉一樣多,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吃肉多,那才是中國人的幸福日子。預祝第五屆盛會圓滿成功!謝謝大家!